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急救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十字会 -> 急救培训 -> 正文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初体验

发布日期:2024-10-27  来源:   点击量:

“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初体验

10月21日下午2点,同济规划大厦408会议室迎来了由同济大学红十字会、同济大学校医院以及同济大学规划院联合举办的《“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初体验》讲座。本次讲座由同济大学市级急救培训教师苏娜老师担任主讲,校医院防保科与体检中心共派出4名医生担任助教。约50余名规划院的老师参加了这场讲座,反响热烈。

本次讲座内容涵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在理论学习环节,苏娜老师向参与者详细讲解了胸外按压、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止血包扎技巧。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参与者们对应急救护的理解得到了显著提升。讲座伊始,苏娜老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生动地引入了讲座主题,迅速激发了学员们的兴趣。她随后指出,每年都有许多人因各种原因导致心脏骤停,若不能及时获得救助,最终将失去宝贵的生命。她强调,心脏骤停后的四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每延迟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就会下降7-10%,从而凸显了心肺复苏和使用AED的紧迫性。苏娜老师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心脏骤停的急救适应症、心肺复苏技术以及AED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总结出心肺复苏技术的六字口诀“用力压,快快压”和AED设备使用的四字口诀“随到随用”。

随后,苏娜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演示,向学员们详尽地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她从异物堵塞气道的危害性讲起,到如何准确判断情况,再到运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确定发力位置,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在讲座过程中,有学员分享了自己家中一岁左右的婴儿因误食葡萄而导致气道堵塞的经历。该学员当时回忆起海姆立克急救法,迅速施救,仅需三至四下便成功缓解了婴儿的窒息情况;也有学员与老师就海姆立克急救法倒立施救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关于学员们提出这一方法是否能更好地改善气道通畅性的问题,老师进行了详细解释,强调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应遵循标准操作步骤,以确保救援效果的最大化。此外,苏娜老师还介绍了包扎、止血等其他基础救护技术。在培训现场,苏娜老师分别使用了八字螺旋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来展示了手掌、膝关节与头部的包扎方法,学员们模拟了不同伤口的情况,分组进行了训练。

实训现场设有心肺复苏术实操区、止血包扎技能区等多个实操区域。4名经验丰富的助教老师利用急救模拟假人、AED训练机等设备,通过直观的亲身示范与手把手的指导,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急救操作,确保每位学员的疑问与需求都能得到解决。学员们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中,不仅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更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提升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自信和能力。苏娜老师及其他助教严谨的教学态度,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大家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人都意识到,在紧急时刻,每一秒的犹豫都可能导致生命的消逝,而正确的急救技能,则是守护生命的宝贵钥匙。

参与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堂极具意义且实用的讲座,他们决心将急救技术作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通过参与本次讲座,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急救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还对心肺复苏技术、AED设备的使用等实际操作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应急救护意识,并提升了在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为同济大学校园的急救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济大学红十字会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的覆盖范围,确保更多的师生能够掌握急救技能,营造一个“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的氛围,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