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救在同济

当前位置: 首页 -> 预防保健 -> 红十字会 -> 救在同济 -> 正文

“济”时行动,护你同行 ——为校医院总值班赋能,夯实校园急救基石

发布日期:2025-11-13  来源:   点击量:

“济”时行动,护你同行

——为校医院总值班赋能,夯实校园急救基石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提升校医院总值班人员在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11月9日,校医院围绕“强化实战、规范流程、提升效能”的目标,组织开展了总值班人员急救技能专项培训。培训聚焦实战需求,通过系统化、场景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值班人员的急救素养与协同处置能力,为校园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培训中,同济大学资深急救讲师苏娜老师“值班常见应急场景”为导入,结合校园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晕厥、急性过敏、创伤出血、心脏骤停等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急救响应流程与关键操作要点。课程重点涵盖了心肺复苏(CPR)、AED使用、止血包扎、急症初步评估与沟通技巧等内容,并针对值班中容易出现的“判断迟疑”“操作不规范”“信息记录不完整”等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帮助参训人员建立清晰、规范的急救思维。


实操演练环节紧密围绕总值班工作的现实挑战展开,着力打造“来之能战”的实战能力。现场不仅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AED训练机、各类止血带与包扎材料,更创新性地设置了多个模拟值班应急场景,如“深夜接报宿舍区学生突发晕厥”、“运动会现场人员运动中猝死”等,要求参训人员从接到求助信息开始,完整执行现场评估、险情排除、初步判断、施救操作及沟通上报的全链条响应。  

在心肺复苏与AED联合操作区,参训人员面临的是模拟人连接监控设备的“高压”环境,讲师严格审视每一次按压的深度、频率与回弹,纠正为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的常见误区,并强调在嘈杂环境中保持操作节奏稳定的心理素质。“双人协作CPR” 演练则重点培养了团队默契,一人进行胸外按压,一人准备AED并负责人工呼吸,期间还需进行有效轮换,确保在真实救援中能够无缝衔接,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创伤救护环节则更具针对性。讲师不仅演示了标准包扎技法,更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在值班室有限的物资条件下进行创新应急处理。参训人员两两一组,针对模拟的头部撞击伤、前臂开放性骨折、手掌大面积擦伤等不同情况,快速选择并运用三角巾、绷带、纱布卷等器材进行有效止血与固定。“如何在救护车到来前做好最关键的事” 成为贯穿始终的思考题,使技能训练超越了步骤本身,升华为一场场冷静与专业的考验。

本次专项培训不仅是技能的淬炼,更是校园安全防线的战略性夯实。通过高密度、高仿真的实战化训练,总值班人员普遍感到应急处置的“底气”更足了,“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心里会‘打鼓’,现在流程清晰了,肌肉记忆形成了,信心自然就上来了,”一位参与培训的值班医生如是说。这种从“知”到“行”的跨越,正是本次培训追求的核心目标。

苏娜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总值班岗位是校园应急体系中的“前哨堡垒”和“神经中枢”,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应急响应的效能。此次培训,是校医院践行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安全理念的又一具体举措。它成功地将急救技能从一项“个人能力”转化为提升整体值班团队作战效能的“系统战斗力”,进一步完善了从快速初判到科学处置,再到规范记录的 “校园急救闭环管理” 。

本次总值班急救能力提升培训,是校医院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常态化、实战化的训练机制,不断提升一线值班人员的应急响应水平,进一步夯实校园急救体系的基层基础,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未来,校医院将以此培训为模板,建立总值班人员急救技能常态化复训与考核机制,并将模拟演练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持续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校园应急先锋队伍,真正为守护师生生命安全铸就一道最直接、最可靠的“基石”防线。


2025年11月12日

同济大学红十字会

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