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急救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红十字会 -> 急救培训 -> 正文

全面普及急救技能,确保校园活动安全 同济大学红十字会举办“救在身边”专题培训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   点击量:

全面普及急救技能,确保校园活动安全

同济大学红十字会举办“救在身边”专题培训


为增强校园大型活动的应急响应能力,并构建坚固的会务服务安全防线,3月24日至25日,同济大学红十字会与校会务中心携手,在逸夫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两场《救在身边——心肺复苏与AED使用培训》专题活动。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苏娜担任主讲,校会务中心160余名工作人员悉数参与培训,确保了急救技能的普及。

培训内容涵盖了理论讲解、情景模拟以及实操考核的全方位教学方法。在理论讲解部分,苏娜利用三维人体解剖模型生动地展示了心肺复苏(CPR)的技术标准,并强调了成人按压深度应达到56厘米,频率维持在100120次/分钟的操作规范。她结合专业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阐释了“黄金四分钟”急救的重要性:心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施救,患者的存活率将降低7%10%。

在培训现场,苏娜以“剪刀(脐上两指定位)石头(握拳顶住)布(快速冲击)”的趣味口诀引入海姆立克急救法,并通过图片详细解析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她结合校园运动损伤、突发晕厥等实际案例,深入讲解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和创伤包扎等急救技能。在模拟实操环节,大家利用4套人体仿真模型和AED训练机进行沉浸式培训,校医院的专业医生一对一指导参训人员调整按压位置、力度与频率,确保每位学员掌握“黄金4分钟”急救要领。

在为期两小时的沉浸式培训中,参训人员分组进行了“车轮战”实操练习。会务中心后勤组的王师傅在初次接触AED训练机时表现出些许紧张:“贴片的位置总是记不住。”苏娜立即用“右侧锁骨下左乳外侧”的口诀帮助记忆,并指导学员在模拟人身上粘贴彩色区位标记。会务李女士在体验按压后表示:“看似简单的动作,要达到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频率和56厘米的深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确实不易。”

本次急救培训活动是同济大学落实“生命至上”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课程渗透+教职工联动”的创新模式,实现了急救技能从知识到实践的转化。学校将继续推动急救教育的常态化建设,让更多师生掌握生命守护的技能,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同济大学红十字会

2025年3月26日